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的選擇
文章編輯:【河南中豫強夯基礎工程有限公司】發布日期:2023-10-18 14:33:53
各種地基處理方法有各自的機理和適用范圍,在選擇處理方法時,須根據地質條件、上部結構類型、使用要求、對周圍環境的影響、材料供應情況、施工條件以及技術經濟指標等因素作綜合考慮,做到技術先進、經濟合理、安全適用、確保質量。
1、選擇地基處理方法的步驟:地基處理方案的確定可按下列步驟進行
1)準備工作:根據實際情況,搜集詳細的工程地質、水文地質及地基基礎的設計資料。
2)初選方案:根據結構類型、荷載大小及使用要求(即處理目的),結合地形地貌、地層結構、土質條件、地下水特征、周圍環境和相鄰建筑物等因素,初步選定幾種可供考慮的地基處理方案。另外,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時,應同時考慮上部結構、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;也可選用加強結構措施(如設置圈梁和沉降縫等)和處理地基相結合的方案。
3)比較確定:對初步選定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案,分別從處理效果、材料來源及消耗、機具條件、施工進度、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認真的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。根據安全可靠、施工方便、經濟合理等原則,因地制宜地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。必須指出:每一處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、局限性和優缺點,沒有一種處理方法是萬能的,必要時也可選擇兩種或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組成的綜合方案。
4)進行現場試驗和試驗性施工: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,應按建筑物重要性和場地復雜程度,可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和試驗性施工,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驗算設計參數和檢驗處理效果。如達不到設計要求時,應查找原因、采取措施或修改設計以達到預期效果。
2、幾種常用處理方法的討論比較:以下就國內目前常用的幾種方法進行實用性討論和比較
1)排水固結法:這是一種使用多年的方法。至今仍被普遍采用,其主要特點是理論成熟,施工設備簡單,費用低。如砂井排水法,對于盛產砂料的地區,當是首選方案。但由于排水固結法需要預壓荷載,且預壓時間長,對工期緊迫、缺乏壓載條件的工程是難以采用的。此外,排水固結法只能加速固結沉降而不能減少固結沉降量,對于對沉降和不均勻沉降要求嚴格的工程必須慎重選擇。大量的實測資料表明,排水固結法的有效處理深度約為12.15m,超過這一深度,孔隙水壓力消散相當困難和緩慢,故設計時應加以考慮。當地基中有下伏透水層時,排水速度將大大加快。近年來,塑料排水板應用日廣,施工機械應以靜壓插板機為好,而實際工程中多采用振動插入法,這對靈敏度高的軟土來說,擾動太大,破壞了軟土的結構強度。所以,無論是砂井或塑料排水板,其間距均不易太密。
2)水泥土攪拌法:水泥土攪拌法是最新軟土加固方法之一,分為噴粉法(或稱干法)及噴漿法(或稱濕法)兩種,這兩種方法的加固機理和設計方法相同,僅施工方法不同,因而從實用條件出發也宜分別采用。天然含水量小于30%的軟弱土層,例如雜填土及粉粒含量高的粉土、砂土宜采用噴漿法;如地基土為天然含水量大于30%、塑性指數大于10的軟土則宜采用噴粉法。從攪拌效果看,相對于同樣的攪拌時間,噴粉法比噴漿法獲得的強度高,且強度離散性小。但噴漿法施工簡單,質量容易控制,尤其在加固料的計量方面,水泥漿的計量比水泥粉的計量容易得多。水泥土攪拌法不僅可以較大地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,而且在加固深度內可以減少原地基沉降量的l/3至2/3,沉降較快趨于穩定,在方案選擇時,具有明顯優勢。與其他處理方法相比,水泥土攪拌法一般造價較高,水泥用量大。所以,尋求更經濟合理的配方以降低工程費用,是亟待解決的課題。目前國內有些單位已著手研究,例如在水泥中摻入粉煤灰、生石灰等,取得良好效果,但對適用地層、材料配方等方面尚有待繼續研究。還須指出的是,水泥土攪拌法所獲得的加固體雖成樁形或柱形,人們常稱為攪拌樁或粉噴樁,但決不能理解為樁基,將它視為復合地基更為妥當。因此,這些加固體即使在某些部位有缺陷,卻不影響整體加固效果,這與樁基是完全不同的。
3)強夯法:亦稱動力固結法,近年來用強夯法處理地基的工程較多,有成有敗,因而學術界和工程界爭論較多。強夯法施工設備簡單,不需加固材料,費用低、周期短。但應注意,強夯法有嚴格的土質適用范圍,主要適用于處理素填土、雜填土、砂土、低飽和度粘土、粉土和黃土地基。軟土的飽和度接近1,是不宜使用強夯法的,但在有些地區,軟土中夾多層松砂,具“千層餅”狀構造,為夯擊時高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提供了條件,故成功的實例也不少見。所以,采用強夯法首先應考慮的是地層構造。
4)振動碎石樁法:碎石樁法是在砂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與砂井不同的是,碎石樁不僅具有砂井的排水固結作用,而且具有置換擠密作用,故亦稱振沖置換法及振沖擠密法。振沖置換法適用于不排水抗剪強度大于20Kpa的粘性土、粉土、砂土和填土地基;振沖擠密法適用于粘粒含量小于10%的松散砂土或粉土地基。對于軟土地基,由于軟土側向約束作用微弱,透水性差,高靈敏度的軟土被“擠密”破壞了原結構,以致達不到預期的加固目的,故失敗的工程亦不鮮見。所以采用時必須十分慎重,并進行仔細的方案比較。
5)石灰樁法:利用生石灰加固土體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,在盛產石灰的地區,當是一種首選方法。但石灰樁法在國內仍未推廣使用,其主要原因是施工機具和施工工藝尚不能滿足要求。據研究,解決石灰樁的“軟心”問題,必須在石灰中摻入粉煤灰等其他摻入料,投入孔中的石灰必須粉碎并壓密,以提高樁身強度。生石灰的運輸、保管都比較困難,這些涉及施工機具和施工工藝問題都有待解決。
6)鋼渣樁法:利用工業廢料鋼渣制樁是近年來采用的新方法之一,與水泥土攪拌法一樣,也是一種復合地基。有人擔心鋼渣的后期膨脹作用,作為換土墊層,鋼渣宜作一定處理,如令其充分膨脹再使用,作為制樁材料,這種膨脹、吸水作用顯然有利元弊。采用鋼渣樁法應注意:鋼渣來源應就地取材,否則,運輸費過大,造價提高,失去“價廉”的優越性;鋼渣化學成分不穩定,各鋼廠的鋼渣成份差別很大,使用前應作調查研究;鋼渣必須粉碎,保證合理的粒徑級配。
最后,必須強調指出:上述加固處理方法的選擇采用,均應周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。在軟土土質方面,對滲透性與靈敏度更應予以重視,因為這些特殊性常常成為一些方法成敗的關鍵。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能采用強夯、振沖樁、電滲、硅化,在軟土含砂較多而有較強的滲透性,或不因受沖擊、擾動而強度有較大的降低時,才有可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,所以采用這些加固方法時應特別慎重,應周密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