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基局部地基處理的方法
文章編輯:【河南中豫強夯基礎工程有限公司】發布日期:2023-10-18 14:34:31
1.松土坑(填土、墓穴、淤泥等)的處理
當基槽開挖后遇到松土坑時,一般可將坑中松軟虛土挖除,使坑底及四壁均見天然土為止,換填2∶8或3∶7灰土或砂礫石夯實;當松土坑在槽內所占的范圍較大(長度在5m以上),且坑底土質與一般槽底天然土質相同,也可將基礎落深,做成1∶2臺階與兩端相接。
在柱獨立基礎下,如松土坑的深度較淺時,可將松土坑內松土全部挖除,將柱基落深在好土上;如松土坑較深時,可將一定深度內的松土挖除,然后用與坑邊的天然土壓縮性相近的材料回填。換土深度,可根據柱基荷載和松土的密實程度,按換土墊層厚度的計算方法確定。當松土坑的深度大于槽寬或大于1.5m時,經換土處理后,還應適當考慮加強上部結構的強度,以抵抗可能發生的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內力。常見的加強辦法是:在灰土基礎上1~2皮磚處(或混凝土基礎內)、防潮層下1~2皮磚處及首層頂板處各配3~4根φ8~φ12鋼筋。
2.磚井或土井的處理
1)當磚井位于基槽中間時
當磚井位于基槽中間時,若井內填土已較密實,則應將井的磚圈拆除至槽底以下1m以上,在拆除范圍內用2∶8或3∶7灰土分層夯實至槽底。如井的直徑在1.5m以上,還要適當考慮加強上部結構的強度,如在墻內配置3~4根φ8以上的鋼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磚井。若井已回填,但不密實,甚至還是軟土時,可用大石塊將下面軟土擠緊,再用上述的辦法進行回填處理。若井內不能夯填密實,則可在井的磚圈上澆筑鋼筋混凝土井蓋封口,再在其上進行回填處理。
2)當磚井在基礎的轉角處時
當磚井在基礎的轉角時,除了采用上述拆除回填辦法處理外,還應對基礎進行加強處理:a.當磚井位于房屋的轉角處,且基礎壓在井上的部分不多,其損失的承壓面積可由其余基槽承擔而不致引起過多的沉降時,則可在基礎中設置跨越挑梁的辦法解決;b.當磚井位于房屋的轉角處,但基礎壓在井上的面積較大,以至設置挑梁較困難或不經濟時,則可將基礎沿墻長方向向屋外延伸,使延長部分落在老土上,此時,基礎總的延伸增加面積應等于井圈范圍內原有基礎面積。此外,還應在基礎墻內配置適量的鋼筋或采用鋼筋混凝土梁來加強。
3.局部范圍有硬土(或硬物)的處理
為了防止基土軟硬不均,致使在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作用下建筑物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,引起上部建筑開裂,當基槽下有相對其它部分過于堅硬的土質時,例如巖石、舊墻基、老灰土、廢磚窯、化糞池、壓實路面、大樹根等,均應盡量進行挖除,再按上述辦法進行回填處理。
4.管道的處理
對于基槽底以上的上、下水管道,應切實采取防止漏水的措施,以免造成局部地基因漏水浸濕下沉,產生不均勻沉降。在濕陷性黃土地區施工,這個問題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當管道位于槽底以下時,最好拆遷,或將基礎局部落低,否則需采用在管道周圍包筑混凝土或用鑄鐵管代替瓦管等防護措施,以免管道被基礎壓壞。
當管道穿過基礎或基礎墻時,必須在管道的周圍,特別是上部,留有足夠的空隙,以防建筑物產生沉降后,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。
當管道穿過基礎,而基礎又不允許切斷時,可將基礎局部落深,使管道穿過基礎墻、并按上述留出足夠的空隙。
5.橡皮土的處理
施工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當地基為粘性土,且含水量很大趨于飽和時,地基不但夯拍不實,而且夯拍后人踏上去有一種顫動的感覺,俗稱“橡皮土”。遇到這種情況,要避免直接夯拍,應采用晾曬基槽或摻白灰末的辦法來降低土的含水量,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施工方法及基礎類型。如果基土已發生顫動現象則應采取措施,進行處理。如利用碎石或卵石將泥擠緊或將泥挖除,再將挖除部分填以砂土或級配砂石。
6.其它情況的處理
基礎工程開工前,施工單位應向建設單位索取建設場地范圍內地下建筑物、管線等的分布情況圖,以便基槽開挖時做到心中有數,防止出現意外情況。
如建設單位不能提供建設場地的地下情況,在開挖基槽時遇到諸如古墓、文物、電纜、管道時,應及時與有關部門進行聯系,研究處理解決的辦法,再行施工。